玛丽艳的皮子,渠首的肉,小胡麻地的羊脂玉……

三五玉2020-05-18 00:53:33

有时候总在想,如何在寸玉之间,承载情感。不是虚情假意,是源自生活深处的点滴感悟。

常年与和田玉打交道的朋友都知道新疆有四大收料名地:渠首、玛丽艳、一桥市场、总闸口........

一.小胡麻地(xiao hu ma di)

籽料的许多的挖掘地中,有一处前史为最悠长也极具盛名,那就是小胡麻地(xiao hu ma di),它以盛产羊脂玉而出名。

玉龙喀什河上的玉龙河大桥,当地称之为老桥,联通着玉龙河东西两岸。河东为洛浦县,河西为和田市,这两个当地都是闻名的籽料产出地。听说和田美玉是被放逐到世间的星星,它们下跌世间,栖息在昆仑山的雪线之上。冰川雪水将它们一点点威胁进玉龙喀什河,终究被冲刷到和田地区洛浦县的广袤大地上。

洛浦县内最有名的挖掘地就是小胡麻地了。小胡麻地的籽料(jade)从清代就开端被挖掘,诸多羊脂玉由此而出。《洛浦县乡土志》中记叙了胡麻地的采玉情形,以“片璞呈华”描绘小胡麻地出产的玉石。而民国边塞诗人邓缵先在《叶迪纪程》中也有如此描绘到:“……然产玉处则在西属和田,今属洛浦之大胡麻地小胡麻地两处沙迹之中也”。

小胡麻地——残藏着人们的美玉梦——玉石秀

其实胡麻地的籽料其实才是真实的老坑料(Old crater),在古代极其匮乏,单纯依托人工去挖玉,受限制的条件有许多。而且那时候关于玉的要求极高,大都归于贡玉,要呈上给皇帝用的,对玉的要求极高。

在从前,胡麻地一带的古河槽,仍能挖到一些籽料,而且质量极佳。从这些当地挖掘出的籽料可谓真实含义的老坑料。而现在,胡麻地的河谷中尽是沙砾,犹如戈壁荒漠。有一处处盘状和漏斗状凹地,四周卵石散乱堆砌,都是曩昔挖玉的遗址(A site for dug jade)。现在的小胡麻地许多当地现已引水灌溉,造就了片片绿地和林带。曩昔挖玉之盛况已为农业所替代,当地居民仅知道这儿曩昔挖过玉,但不知道究竟哪里有。

小胡麻地,这个从前盛产羊脂玉的当地,现在早已变了容貌。它那千疮百孔的河道依然残藏着人们的美玉(fine jade)梦,也叙述着它千百年来有关羊脂玉的美丽传说!

说起和田玉籽料的源头,洛浦是多少玩玉人心中的天堂,小胡麻地因多产羊脂籽玉而被当地人“封神”,但同时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玛丽艳。

二.玛丽艳

这个名字取得特别好,鲜艳浓重,极贴合这里出产的艳丽皮籽料。

玛丽艳矿区位于玉龙喀什河的下游河床,长久缺水的老河滩,干燥而炎热。早的时候这里用人工的方法采玉,2001年开始出现机械化作业,2003年在这300多平方千米的古河床上有300多台机械在同时作业。

曾经的玛丽艳是很多玩家淘料的圣地,但如今的玛丽艳如何?那里产的料子又是什么样呢?

这就是玛丽艳出来的新料质量明显下降,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些我们曾经看不上的“垃圾”籽料却引来了一群人,他们在拍卖这些料子。料子虽差,总归是一门生意!

我们以为籽料源头刚采出来的籽料是这样的 ↓↓↓

然而,大多是这样的 ↓↓↓

甚至更差。差到一遍遍刷新你对籽料的认知。

如今的玛丽艳已经翻的差不多了,能出一些料已经实属不易。又如何去要求出来的石头可以称心如意呢?

玛丽艳的皮子,渠首的肉。这句话,和田玉的行家一定不陌生。那么来一起看看渠首是怎么样呢..........................

三.渠首

走进渠首,随处可见的沙枣树,所谓的沙枣青的沙枣便是它了,这里水源充足,籽料经过水的冲刷,肉质较为干净且料子的形状更加圆润。

比起刚刚禁挖不久的玛丽艳,渠首受到的管制比较早,人很稀少。如今的渠首,放眼望去,一片荒芜萧条,风光不在!

曾经的渠首到处都是挖掘机和散户在挖,每个人都有一个沙网,挖出来的石头还要过一遍纱网,这也是很多米粒大的小籽也能被发现的原因。在挖石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能看到散户,也是挺需要运气的!

四.总 闸 口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出料减少,总闸口也不复往日的光景。

去总闸口要注意周一,周五,周日基本都是没人的。其实现在的总闸口还是一桥市场的那批人,算是赶个下午场。换个时间,换个场景,换个心情,和田玉的价格也有所不同,这也是和田玉迷人的地方。9月1号就是阿达西们的大年了(古尔邦节),所以明显能感觉到人很少。

籽料的开采就像小时候去地里捡花生,第一次捡,收获满满,第二次捡,仍能找出一些,而当捡完三四遍之后,能不能捡到就是靠运气了。

籽料价格越来越高的一个原因:料少人多。出来一批料子,不管它是好是坏,哪怕看起来就是石头,哪怕没什么可以利用的价值,仍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难得出现一块好料,要么走不出和田,要么走出和田身价已经翻了好多翻。

是资源总有枯竭的时候,这些籽料产地就像母乳一样,已经快被吸干了,如今的这些产地,已经再难像以前那样产出极好的籽料了。数千年来,因藏有和田美玉,这些河流里从未断过采玉人。但因为采玉这些河流改变了颜色,变换了质地,形容枯槁,不复当年的采玉的盛况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