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顶级高校玉器课程发起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玉器教育、工艺及文化,分析当下中国玉器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2023年4月27日,雅昌智库高峰论坛系列活动之第三届中国(国际)学院玉石雕刻艺术教学研讨会在雅昌艺术中心隆重举办。
第三届中国(国际)学院玉石雕刻艺术教学研讨会涵盖了数个国家级博物院、研究院与顶级艺术学府的专家支持,现场热烈的发言、观众线上线下积极互动问答。这场论坛为行业发展出谋献策,更是为中国文化发声。
本届论坛邀请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颖担任特邀主持人。论坛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开幕嘉宾致辞环节、圆桌论坛以及嘉宾与现场藏友互动答疑环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颖主持论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文创设计为中心主任王鼐:此次教学活动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雅昌艺术网联合举办,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以及其他高等院校共同参与。我代表珠宝学院对各位专家和嘉宾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欢迎。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有两点,第一,培养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的珠宝人才。第二,非艺术类专业里探索培养艺术技术与科研相结合并重的应用型人才。这两种教学理念,使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各位老师立足于传统,又突破传统,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实现玉雕、玉器课程在珠宝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补充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文创设计为中心主任王鼐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伟:我们以往在玉雕教学上面有两条路线,这两条路线其实至今我还是有一些疑惑,也是他该怎么走。
匠作系统还有两条线,那么放在教学传承里,是普及教育方式还是师徒传承的方式,中间的问题也会很多。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是在2017年就落实了教学方向和教学口,那个时候还作为国粹,它的重要性和它的必然性的一个研究。
我们对于传统和当代的认识,这两条线一定是相互仰望来才对。另外,大量的用了玉的作品,而不是用的玉石语言,不是用的玉雕语言,其实是在浪费材料。这里的区别就是语言。读玉,感受传统玉的语言特质,我们今天做出来的作品首先要契合这种语言。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珍惜这种材料,把它推向世界,也是把我们的认知和我们的语言推向世界,而不是把我们的产品推向世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伟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高伟:玉石雕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玉石雕刻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
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玉石雕刻艺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学中还注重学生的基础技能和新技术应用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认识基本技巧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促进新时代历史的发展。我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学生自主学习等。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高伟
玉雕课程发起/捐赠企业家金山: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作为高校玉雕项目的发起者,玉雕课程的捐赠人,很高兴迎来了第三届玉雕艺术高校论坛。
玉石雕刻艺术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寄望当代的力量、学院派的审美更快更深的融入玉雕艺术,是一项艺术事业的重要问题,我们以捐赠玉石原料为起点,支持和帮助院校和艺术家更好地学习、实践玉雕艺术。
同时诚挚感谢中国地质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院系领导和专业辅导老师,感谢玉雕大师郭石林老先生、感谢郭迎伟、王晓辉、王文君、兰俊辉、王雪蕾等各位校外辅导老师,感谢中央电视台总台持续的跟踪记录,感谢雅昌艺术网,感谢我的同事们。
最后还特别感谢这个项目的发起人王树基老先生,先生去年因病离世,但是他对这个项目做出的一切努力,我们都不会忘记,我们会认真求实的在玉雕行业继续深耕。
玉雕课程发起/捐赠企业家金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中央美院在2008年成立第六工作室,2009年开始招生。当时我们就明确提出它是以中国古代传统造型艺术为主要研究与教学的专业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以往以西方古典主义经典具象雕塑为主线的西方系统,第六工作室的设置开启了一个中国古代传统造型艺术造型系统研究和教学的方向。工作室在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努力建构中国传统造型审美下的一个教学模式系统,鼓励和培养学生在个人艺术实践中应用这一新的系统成果。
玉也作为传统雕塑材料纳入到六工的教学实践中。玉雕工艺技法研究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推进中国数千年的玉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当代高等艺术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国范围内,各大美术院校都开启了这个专业课。
在玉石的内涵挖掘上嵌入或者融入当代性的审美以及当代性的社会理念,鼓励学生独立自由创作,我作为创作方面的艺术指导,王晓辉先生把传统工艺类独门绝技都毫无保留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实际解决了学生在创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助推学生的创新性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华玉雕龙第一人、“86国宝工程”主创郭石林:很欣慰我看到当下这么多年轻玉雕创作者对于玉雕的发展作出贡献。在这里我想回顾和分享一下我和玉雕的故事。
我在半个世纪以前上了三年工艺美术学校,从1962年开始从事玉雕。我非常惊喜地发现中国地质大学很多高等学府都在研究玉雕,希望通过这些高等学府的艺术来共同提高玉雕事业发展。
我们那个时期都在玉器行里跟老傅们学习,比较传统。后来,我就觉得不满足,因为从学校学了一些东西,我就把红楼、水浒、三国四大名著里的人物雕刻出来。后来,我们就开始做吕布、貂蝉、宝莲灯这类的东西,佛教题材引入工艺美术以后,很多人开始做佛教的玉器,现在我做的比较传统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华玉雕龙第一人、“86国宝工程”主创郭石林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屈峰:我的工作更多是对玉文化的理解。玉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两点:第一,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根性,第二,它是中国文化精神性的主体象征。玉从开始的时候,它并不是作为审美而存在的,它是人用来沟通天地的媒介。这里面就融含了宇宙观、世界观。紧接着玉和丧葬文化产生关系,比如大量陪葬的玉器,这就融含了人类的生命观。之后又以玉比喻德行,这就体现了精神观。
玉在过去既做祭器、生活器、也做使用器、装饰器,它跟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到了今天,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在现代思想的冲击下,我们面对这部分遗产,面对我们文化根性的东西,我们要如何继承?这属于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如何把它再转化成当下的文化得以继续发展,是我们这些人都要肩负的责任。我在这里号召大家尽一份责任,去思考这样一个根性的文化,使其在我们生命的根里继续茁壮生长,不断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屈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副教授章藻藻:玉石艺术不仅仅跟传统有关,它也是我们当下每个中国人都非常喜欢的一种特殊材料。在我们学院艺术教育体系当中,也对玉进行了10多年教学实践的尝试。我关于玉的最大体会就是它除了跟文化相关的特性,还亲近水,亲近自然,亲近天地,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很少能深度专注一件事情。磨玉实际上也是一个大脑深度专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放松,我们精神得到升华。这种个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尤其是在当下社会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在短短的几天课程中虽然学习不到多么熟练高深的技巧,但是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发,从而思考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材料与创作的关系等等。我在教学中也是这么去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我自己也深深的热爱这门艺术,为了这次会议,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制作了一个视频,从不同角度给大家展示这几年从基础传承到当代创作的一些教学实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副教授章藻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地大珠宝鉴定中心主任白峰:我是学宝石的,所以从材料这方面毕业之后就接手了玉雕玉器的课,在20多年的教学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感悟。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要是从玉雕材料方面对玉雕创作的意义。
玉雕的材料多样的,我们以和田玉为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它是主要的载体。
从目前国家标准来看,玉雕玉石是指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可加工成饰品的泡沫集合体,少数为非晶子体。
比如中国的四大名玉,在玉雕材料上应用历史非常悠久。除了这些玉石之外,还有一些非晶子体的宝石,比如说琥珀、蜜蜡、珊瑚、黑曜石等。
市场有很多其他的玉石材料,比如玛瑙、玉髓、孔雀石等等。我给大家分享这些玉石都是硬度相对来说比较大,我们在雕琢的时候称为叫琢磨、雕琢。在做玉器的时候,需要工具带动能量来进行雕琢和抛光。
雕刻石这种材料在现在的玉石的雕刻当中也非常多,如寿山石、田黄、鸡血石等等,它们的硬度相对较小,在雕琢的时候我们称为雕刻,是因为直接用刀就可以刻划,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雕刻石。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玉雕的主要材料,而后期也拓展成单晶的宝石材料,包括水晶、碧玺等,它们除了作为首饰之外,也可以作为一些工艺品或艺术品使用。
第二个我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用材料特性的重要性,玉雕的材料也是石头,特性上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它的物理性质,一种是它的化学性质。在物理性质当中,颜色、光泽、透明度、结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项目的过程当中要了解的特性,另外它的化学性质也要关注,每一种材料不同,它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是不一样的。
第三,玉雕艺术品是材质特性与玉工艺艺术的完美结合。材质特性决定了工艺造型选取与工艺的设计,事实上适合的工艺会体现材质的美感。成功的玉雕作品是材质和工艺品的完美结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地大珠宝鉴定中心主任白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主任、教授杨靖:作为以研究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为方向的中央美院第六工作室,对传统材料造型语言和表现技法的研究是工作室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把玉作为材料纳入到学院的雕塑教学中,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安排,这在以往的艺术院校教学中是没有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三个因素分不开,一是与大时代下美术教育者对传统艺术影响当代艺术发展的思考分不开,二是与第六工作室拓展传统材料实践的教学思路和设想分不开,而这第三个分不开则是与金山先生的相遇分不开,正是他在我们最初看来近乎理想化的大胆构想和决心以及慷慨的捐赠给了我们信心,天时地利人和,一拍即成。
学院是学术阵营,给学院创造和提供这样的实践平台,一是实实在在的提供给我们向古今传统玉雕匠师们学习的阵地,二是引发了除以市场带动玉雕行业发展之外的,以学术带动我国玉雕艺术发展的可能性。另外,我想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是否建立一个让这一举措良性发展的机制,从而起到积极的、持续的推动作用,使参与其中的群体和个人都能各尽其美,各美其美。这可能应是我们共同思考的下一个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主任、教授杨靖
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教师副教授熊芏芏: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时尚高等学府,它始终走在时尚高等教育的前沿。玉雕课程紧跟北服的办学特点和校训——“时尚引领”和“与美同行”。我们致力于探索玉石时尚人才培养,推动玉石时尚文化与现代审美情趣的融合与发展。玉雕课程是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方向下的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课程的设计创作中,学生不会过多受到材质和传统元素的掣肘。他们从年轻人的审美来看待玉石,题材也比较偏青年文化和时尚文化。
除了传统的玉石手工雕琢,我们引入了玉石数控机雕技术。通过数字建模的导入可以实现平面浮雕、正反面浮雕、圆雕、镂空雕刻等作品,并能轻松实现量产。玉石数控机雕技术能充分释放出传统手作工艺的难度,适合缺乏长久课时训练的大学生。它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设计中,提升和放大设计的美学价值。此外我们鼓励学生去思考数控雕刻与手工雕琢的特点和关系。科技赋能的数控机雕与传统工艺的手作雕刻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它们之间不能绝对评判孰优孰劣。不同的玉石造型和材料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有的造型还需要两种工艺通力合作,二者之前的关系是相互补足紧密相连的。
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教师 副教授熊芏芏
北京服装学院玉雕课程优秀外聘教师王文君:通过我对玉石课程的授课,有一些感触和建议。现在的学生大多对于玉的认知是有限的,建议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了解玉相关的知识之外,应该尽量的能找时间多去博物馆去看实物。玉文化在中国是有近万年的历史,这个课程跳不过古代玉器部分,需要学生首先对古玉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学习。我当时授课时带了一些不同时期的古玉,课间学生可以过来上手,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通过这样近距离的接触,他们才会对玉有更加直接的认知和感受。另外需要有对应的平台展示和宣传优秀作品。举行作品的展览很重要,不光是一个教学成果的展示,也是学生才华的展示,更是能跟外界交流,接受反馈和寻找合作的机会,进而更好的推动玉文化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各大学院都有展厅,现在也有很多艺术空间,首饰活动都可以合作。
北京服装学院玉雕课程优秀外聘教师王文君
玉石器行业专家刘玫:2016年10月,我公司首次向中央美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捐赠一批玉石及雕刻设备,迄今为止的7年时间里,持续向中央美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四川美院等多所高校捐赠玉石原料,同时邀请传统玉雕匠人,推荐给各院校,成为特邀老师,协助开设玉雕课程。
七年时间里,我们捐赠玉石原材料总计超过350公斤,几所高校开设玉石雕塑、琢形等必修课程,课程设置方面,央美雕塑系为4周80学时,地质大学珠宝学院为8天64课时,北服珠宝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为56课时,院校培养接触、学习、实践玉石雕刻的学院人才超过七百人次,我们还捐助院校多位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其中毕业后选择从事玉雕行业、进行专项玉雕创作的大约五六十人,协助培养了玉雕方向的第一个硕士生、第一位博士生,同时与多位高校教师、艺术家合作玉雕艺术作品。
我们的玉雕捐赠是十年计划,大家共同努力已经7年时间过去,在未来三年里, 我们还有三大项工作:继续在艺术院校推广这种教育模式,配合教科书编写,推动高校、企业、行业成立基金会,推动教育创新、扶持毕业人才、孵化品牌等,让玉雕业界和学界紧密联动。
玉石器行业专家刘玫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器物雕塑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娄金: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重要发言:我分享一下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器物雕塑工作室自2016年以来开展的玉雕教学,即:数艺造物——当代玉雕创作工坊。
首先,从文化的态度来说,器物,是各种用具的统称,是经过人工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作用的物品。《周书·宝典》道:“物周为器。”意指工匠们在造物的过程中做到制作周全的物品称为器。我想把“玉雕”的刻玉磨玉过程看成是一种态度,从而上升到传统的物质与精神、品质与文化。
其次,我秉持了川美以创作带动教学的传统,采取工作室“创作坊”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工艺美术大师、艺术家、企业家设计师与创作者…大家共同完成整个课程,或者说整个创作过程。那么《玉石雕器物》课程是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器物工作室四年级以玉、石质材料自然属性、社会属性、雕塑语言为媒介,以同学们的兴趣点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玉石质雕塑器物创作的基本能力的创新型专业实验课程。
第三,我们在纵向的艺术史线索,以及横向的当代艺术坐标线索中去寻找自己构建传统的现在性和未来性。
教学模式就是“玉雕创作坊”:学习→考察→交流→创作→展览→作品形成一次衍生的循环。 寻找过程中的可能性为工作方法。创作坊的教学内容包括:1传统器物雕塑的制作理念与技艺;2现当代雕塑鉴赏与分析;3当代石雕器物的认识与创作“学习→考察→交流→创作→展览→”通过这些创作实践,身体力行的去学习艺术史,构建艺术史。
下面我把近几年的当代玉雕作品通过“数艺造物”来概括:这个时代的数字“革命”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我们物质世界的固有形态:新技术呈现了曾经不可实现的形式;智能创造了以审美为基础的艺术观念得到了重建;新材料挑战了我们先入为主的价值观;现在的物态也不停的刷新着我们的眼光。“数艺造物”的表征已蔚然成为现实,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数艺造物”系列课程、项目、展览与创新工坊都希望能强调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让今天全新的技术、材料和工艺再次使具有“传统观念”的器物雕塑承载此刻的创造力与当下的现实状态。
教学成果展示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钱亮:我今天所讲的题目是《玉·见美育》,“玉·见”是我从2017年开始做的一个系列展览名称,至今已做过4届玉质媒介艺术展。做展的目的也是想在传统和现代、工艺美术与纯美术、匠作系统和学院系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近些年,“非遗”进高校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包括一些高校陆续成立的手工艺术学院或开设的相关课程以及下乡写生活动,也多以考察、调研、走访、接触传统手工艺、文化为主,引进来和走出去,对上述两个系统而言,应都有所裨益。
从一块物质之石到文化之石,可以说,玉雕有两段生命,一段属于天地,悠久而厚重;一段归于文化,灵智而个性。学院玉雕教学不仅是对传统玉雕样式的借鉴与转化,不仅是为玉而琢,更是以玉为品,从更深的文化层面去挖掘玉雕语言,并对接到当代的文化意识之中。通过玉石雕刻艺术教学,琢磨师生的心志和品格,探求“智者”应物象形、天人合一的创物思想和“巧者”方寸之间见天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的工艺理念。玉·见美育,彼此因玉而相遇,比德于玉,向美而行,以德育人。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钱亮
参与此次圆桌论坛的嘉宾还有北京伯龙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郭迎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玉雕课授课教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王晓辉;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教研室副主任韩欣然。
北京伯龙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郭迎伟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玉雕课授课教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王晓辉
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教研室副主任韩欣然
现场观众提问
参会嘉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颖;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华玉雕龙第一人、“86国宝工程”主创郭石林;雅昌文化集团CTO,雅昌艺术网总经理蒋子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文创设计为中心主任王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伟;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屈峰;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高伟;中央美术学院国立中心主任吴永平;北京福义和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玉雕项目发起/捐赠企业家金山;北京伯龙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郭迎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地大珠宝鉴定中心主任白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副教授章藻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主任、教授杨靖;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钱亮;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玉雕课授课教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王晓辉;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教研室副主韩欣然;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教师 副教授熊芏芏;北京服装学院玉雕课程优秀外聘教师王文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朱锷;中国澳门文化传播大使罗莎;雅昌艺术网产品中心总监关超;雅昌艺术网业务运营总监许晓燕;雅昌艺术网新媒体运营总监马晓;雅昌艺术研究院院长徐翠云;桂林旅游学院玉雕工作室主任韦丽飞;桂林旅游学院金属艺术工作室主任何彦欣:桂林旅游学院玉雕工作室老师邓超群。
玉文化源远流长,玉石之作既工且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思想百川归流,美美与共,共同构成了九千年璀璨夺目的中华玉文化。...
精选吴德昇大师作品十件——其中包括经典玉贵人、罗汉题材作品六件,无相佛一件,传统瑞兽仿古挂件三件。...
我们经常说有种籽料普通玩玉人基本不会染指,这种籽料就是器皿大件。当然,大部分玩家不染指这种雕件,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买不起,这种大件太贵,不...
6月7日,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幕。作为历届文博会的“老朋友”,揭阳展团共组织揭阳玉雕和文创工艺精品两大类别作品参展,集中展示“揭阳工”的风采与魅...
新疆和田玉籽料作品,红皮白肉,质地温润,白皙光洁。圆雕瑞兽,头部巧妙运用天然皮色雕琢一撮红毛,寓意鸿运当头。整体观之形态饱满,大气庄重。瑞兽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