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南京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为此,南京博物院即将推出“玉润中华——中华玉文明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展览联合国内40多家考古、文博单位,打造一场极致的玉器盛宴,讲述中国近万年绵延不绝的玉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展览主体分为玉生华夏、玉成中国、玉美神州三个章节,展品约600余件(组),近半是国内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以最宽广的视角展示万年中华玉文明的灿烂历史。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位于黑龙江的小南山藏着改写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秘密”,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近200件玉器。在第一章“玉生华夏”中,就展出了一块古老的玉玦,呈环形、有缺口,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器类型之一。策展人左骏说:“它作为耳部装饰使用,因而有些专家认为中国的玉器是从头部装饰开始的。玉玦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形态规整,钻孔圆润,说明它的技艺成熟,器物造型也非常成熟。”
故宫博物院藏的玉龙、南京博物院藏的刻符璧、上海博物馆藏的神祖面纹玉刀……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藏品,无声讲述了华夏大地上史前社会向“中华文明共同体”的迈进。
而在第二章“玉成中国”中,一组西周晚期的五璜联佩颇引人注目,由一件人龙合纹佩、五件形态各异的璜、368 颗红色或橘红色玛瑙珠和 16 颗菱形料珠相间串系而成。左骏介绍,玉器在参与国家形成、族群精神建立方面,逐渐有着重要意义,以往文献只记载了列鼎制度,而通过考古发现,西周还有这种佩玉制度。
另一件展品朱雀衔环踏虎玉卮,卮身一侧高浮雕一只朱雀,朱雀头高出卮口,双目微凸,在与之相对的卮身另一侧,高浮雕一只老虎,弯曲成环形扳手。左骏说,此前,这只老虎被错认为熊,“经过我们仔细观察,动物后面还有个很长的尾巴,熊没有长尾巴,只有老虎是这样。工匠也特别有巧思,利用这块凸出来的玉料,设计了一个翻身的、威猛的、又不失可爱的老虎形象。”
第三章“玉美神州”以三国至明清玉器发展为主线,从玉料、工艺、人文内涵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中华玉文明的发展巅峰。唐代时,玉器图案大量采用缠枝花卉、瓜果鸟兽等为主要题材;宋代玉器器形多样化、实用化;明清时期,玉器形成了追求装饰美的艺术风格,尤其是清乾隆嘉庆年间,是集历代玉雕成就之大成达到最鼎盛时期。展览中,故宫博物院藏的“子刚”款白玉凤螭万寿纹合卺杯制作古朴典雅,上刻诗词富有情趣。左骏介绍,陆子刚是明代名闻朝野的琢玉高手,而这件作品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属于陆子刚的,展品一直放在宫廷里,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明晚期某位皇帝大婚时使用的物件。
据悉,展览将于11月7号开幕。
(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徐玮琪)
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特展布展 600余件(组)玉器集中亮相
玉文化源远流长,玉石之作既工且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思想百川归流,美美与共,共同构成了九千年璀璨夺目的中华玉文化。...
精选吴德昇大师作品十件——其中包括经典玉贵人、罗汉题材作品六件,无相佛一件,传统瑞兽仿古挂件三件。...
我们经常说有种籽料普通玩玉人基本不会染指,这种籽料就是器皿大件。当然,大部分玩家不染指这种雕件,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买不起,这种大件太贵,不...
6月7日,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幕。作为历届文博会的“老朋友”,揭阳展团共组织揭阳玉雕和文创工艺精品两大类别作品参展,集中展示“揭阳工”的风采与魅...
新疆和田玉籽料作品,红皮白肉,质地温润,白皙光洁。圆雕瑞兽,头部巧妙运用天然皮色雕琢一撮红毛,寓意鸿运当头。整体观之形态饱满,大气庄重。瑞兽有着...